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存在多方面区别,具体如下:
1、原理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: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。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原子化器中的样品原子蒸汽时,部分光被原子吸收,吸光度与原子浓度成正比,通过测量吸光度确定元素含量。
原子荧光光度计:利用原子在吸收一定频率光辐射被激发后,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荧光,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。荧光强度与原子浓度呈正比关系。
2、光源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:使用空心阴极灯等能发射锐线光谱的光源,为待测元素提供特定波长的特征谱线,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选择性。
原子荧光光度计:通常采用高强度空心阴极灯、无极放电灯、激光等作为激发光源,激发样品原子产生荧光。这些光源能提供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光,以激发原子产生可检测的荧光信号。
3、原子化器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:常见的有火焰原子化器和石墨炉原子化器。火焰原子化器利用火焰使样品原子化,操作简便、重现性好,但原子化效率低、灵敏度有限;石墨炉原子化器通过电加热石墨管使样品原子化,原子化效率高、灵敏度高,适用于微量和痕量元素分析。
原子荧光光度计:一般使用火焰原子化器、氢化物发生原子化器或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化器等。氢化物发生原子化器可将某些元素转化为气态氢化物,然后原子化并激发产生荧光,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。
4、光学系统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:主要由色散元件(如光栅或棱镜)、凹面镜、入射和出射狭缝等组成,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分离成单色光,只让待测元素的共振吸收线通过。
原子荧光光度计:光学系统相对简单,主要作用是将激发光源的光聚焦到样品原子上,同时收集和传输产生的荧光信号到检测器。
5、检测器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:常用光电倍增管或固态检测器来测量经过原子化器后光强度的变化,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后续处理。
原子荧光光度计:同样使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,对原子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和转换,要求检测器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能力,以准确测量微弱的荧光信号。
6、应用领域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:广泛应用于冶金、地质、采矿、石油、轻工、农业、医药、卫生、食品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常量及微痕量元素分析。
原子荧光光度计:在地质、环保、食品、医药等领域的元素分析中也有重要应用,尤其在砷、汞、硒等元素的分析中具有优势。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在原理、光源、原子化器以及光学系统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,各自在不同的元素分析和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选择哪种仪器取决于具体的分析需求和样品特性。
版权所有 © 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2022 Al Rights Reseved 备案号:沪ICP备09074617号-7
Sitemap.xml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